株洲龙山寺旅游攻略

2024-11-28

一、龙山寺的历史渊源

株洲龙山寺始建于梁武帝时期,拥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传承。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它历经了多次重建与修缮,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明朝万历年间,龙山寺进行了重建,为这座古老的寺庙注入了新的活力。当时的建筑风格或许已经融入了那个时代的特色,展现出明朝建筑的独特魅力。

清光绪七年(1881 年),龙山寺再次进行修缮。这次修缮不仅是对寺庙建筑的维护,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那个时期,龙山寺或许成为了当地人们心灵的寄托,吸引着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进入 21 世纪,自 2003 年起,思禅法师带领众多弟子开始了第四次大规模的修复工作。这次修复使得龙山寺得以焕发新生,古色古香的山门,美轮美奂的庭院,惟妙惟肖的佛像,栩栩如生的雕刻,无一不展现出龙山寺的庄严雄伟。如今的龙山寺,不仅是株洲市的重点宗教活动场所,也成为了来自市内外的信教群众进行朝圣礼拜的中心。

龙山寺坐落在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的文化路旁,它是株洲市区硕果仅存的古老寺庙。该寺以其独特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徒,青砖墙、漆木窗、飞檐翘角和精美的石雕龙柱在青砖绿瓦间尽显中式建筑的典雅。寺内流传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的禅语,每个角落都透露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似乎都在讲述着跨越时空的传奇故事。

株洲古代佛教建筑多为木结构,历经岁月和战火的磨砺,加上 “文革” 时期破 “四旧” 的影响,大都已不存在。而龙山寺作为株洲市区仅存的古老寺院,显得尤为珍贵。它承载着株洲的历史记忆,见证了佛教在株洲的发展历程。

龙山寺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梁武帝时期,距今已有 1400 多年。它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一座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与古老的东方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也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佛教建筑。原来美好的风景区,有了龙山寺这座佛寺,就变得更加美丽幽雅。

1 月 12 日,有千年古刹之称的龙山寺,迎来了一期改扩建项目竣工暨思禅法师荣膺方丈典礼。当天,来自市内外佛教界人士及数百名信徒一同见证了这一佛教文化盛事。龙山寺位于荷塘区文化路边,占地面积 65 亩,是株洲市区仅存的古老寺院。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邓焕生,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省宗教局副巡视员唐子建,市领导杨玉芳、毛朝晖、王建平、余明刚出席典礼。

如今,龙山寺以其静谧的环境、丰富的文化和宗教内涵,等待着每一位访客的到来,带给大家身心的宁静与洗涤。到达这里的交通也十分便利,您可以乘坐 16 路或 36 路公交车至文化路东环路口站下车,然后步行即可到达这座充满故事和历史的古老寺庙。

二、龙山寺的建筑特色

株洲龙山寺以其独特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成为了株洲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进龙山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青砖墙。青色的砖块整齐地堆砌在一起,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这些青砖墙历经岁月的洗礼,沉淀出了深厚的历史韵味。它们不仅是寺庙的围墙,更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载体。在阳光的照耀下,青砖墙的颜色显得更加深沉,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漆木窗则为龙山寺增添了一份精致与典雅。漆木窗的工艺精湛,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有的是花鸟鱼虫,有的是神话传说,每一个图案都栩栩如生,展现了工匠们的高超技艺。透过漆木窗,可以看到寺庙内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飞檐翘角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龙山寺的飞檐翘角更是别具一格。飞檐高高翘起,犹如展翅欲飞的鸟儿,给人以轻盈灵动的感觉。在飞檐的末端,还悬挂着铜铃,微风吹过,铜铃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为人们讲述着古老的传说。飞檐翘角不仅具有装饰性,还具有实用功能。它们可以遮挡雨水,保护寺庙的建筑不受侵蚀。

而精美的石雕龙柱则是龙山寺的一大亮点。石雕龙柱上的龙雕刻得栩栩如生,龙身盘绕在石柱上,龙首高高昂起,仿佛在向天空咆哮。龙的鳞片清晰可见,龙爪锋利有力,给人一种威严而壮观的感觉。这些石雕龙柱不仅是寺庙的装饰,更是一种象征。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权威和力量,石雕龙柱的存在,为龙山寺增添了一份神圣的气息。

龙山寺的建筑风格尽显中式建筑的典雅。青砖绿瓦间,青砖墙、漆木窗、飞檐翘角和石雕龙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寺庙内的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殿堂、庭院、楼阁等建筑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建筑的细节处,还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雕刻和装饰,如莲花图案、祥云图案等,这些雕刻和装饰不仅增添了建筑的美观性,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龙山寺的建筑材料也非常讲究。据说,寺院所有的石雕佛像,都是选用中国石雕之乡 —— 福建泉州惠安的花岗岩作材料。雅致淡然的石质,搭配建筑里蓝、白、绿、黄、红色的色调,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这种独特的材料选择和色彩搭配,让龙山寺逐渐形成了石雕艺术天堂。人们在礼拜佛陀、菩萨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精湛的石雕艺术。

龙山寺的布局极为特殊,并非传统的坐北朝南,它的纵轴线是东南西北走向。纵轴线上只有两座建筑:大雄宝殿和观音站立的石像,其他的殿都为偏殿。观音台位于龙山之下的放生池,放生池是一朵直径为 60 米长的莲花造型,而高达 9.9 米的露天滴水观音像就坐落于池中央。观音台四周各修建一条莲花步道,以便于信众可以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来到观音脚下朝拜。壮观的观音像不管是远望还是近观,都给人以威严壮观之感。

步经观音台之后,就是龙山寺最为重要的建筑 ——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里的布局也与常见寺庙不同,而是犹如进入石窟一般,三尊高大三世佛在石洞里端坐,两壁有十八罗汉塑像。左右两壁上的壁画上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营造出殊胜的佛国净土。

除了这些主要建筑外,龙山寺还有方柱、石栏杆、石踏步、石台基、石狮、石桥、石香炉等建筑设施。这些设施也以不同细致的雕法,让人感受到繁复精巧的雕刻之美。比如以圆雕、沉雕、浮雕、镂空等不同手法,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呈现出生动的祥云、龙纹、经典人物等内容。

水泥地面或深或浅地漫着青苔,为龙山寺增添了一份宁静与清幽。青苔的存在,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顽强。在这个清静之地,人们可以放下尘世的烦恼,静下心来,感受佛教的博大精深和中式建筑的典雅之美。

总之,株洲龙山寺的建筑特色独具一格,它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一座艺术殿堂。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中国古典建筑的魅力,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无论是青砖墙、漆木窗、飞檐翘角,还是精美的石雕龙柱,都展现了中式建筑的典雅与庄重。龙山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朝拜,成为了株洲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三、龙山寺的宗教文化内涵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这句禅语在龙山寺内流传,蕴含着极为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

从其含义来看,正如资料中所阐述,它代表着一种对佛法的深刻领悟。菩提并非真正的树,明镜也不是普通的台,我们的心原本就是清静的,不会惹上尘埃。这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表象,直达内心本质的境界。在龙山寺中,这句禅语时刻提醒着信众们要放下执念,追求内心的纯净与安宁。

与神秀的偈语相比,慧能的这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境界更高。神秀需要借助具体的物体意象来表达感悟,而慧能则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质,超越了具象的束缚。这种顿悟的境界,也为龙山寺增添了一份神秘而深邃的色彩。

禅宗精神以顿悟为核心,在我国古代曾是主导宗派。六祖慧能提出的 “顿悟” 学说影响深远,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山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承载着这种禅宗精神。人们在这里通过读经、打坐、悟道、修行等方式,感悟本源之道。“悟禅”“悟佛”“悟宗”“悟道”,皆为悟的体现。

“菩提本无树” 中的菩提树,在佛教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炼悟道,六祖惠能也在菩提树下削发受戒。在《金刚经》里,“菩提” 为 “觉悟”“觉解” 之意,菩提树被视为神圣之树、信仰之树,寓意着 “大彻大悟”。龙山寺内流传的这句禅语,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佛教的智慧与力量。

禅宗将一切现象视为 “空”。在禅宗看来,世界是由六根所感知的对象构成,这些对象无穷尽,形成不同的 “相”,共同构成了大千世界和自然万物。而世界又在不停地变化和循环流转,有着许多不确定性,这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把这些视觉的表象抽空,使之与具体客观之物脱离,剩下的便是一种 “纯粹” 的现象,即 “空”。龙山寺所传达的这种禅宗理念,让人们在喧嚣的时代中,学会 “悟空”,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龙山寺作为重点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群众朝圣礼拜中心,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们心灵的寄托,更是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佛教的博大精深,体验到中式建筑的典雅之美。无论是青砖墙、漆木窗、飞檐翘角,还是精美的石雕龙柱,都与这句禅语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庄严的氛围。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常常感到迷茫和困顿,失去自我。而龙山寺就像一座心灵的灯塔,为人们指引着方向。听着六祖慧能的这句禅悟,人们或许能在迷茫中找到一丝光明,放下尘世的烦恼,静下心来,感受佛教的智慧和力量。

四、龙山寺的旅游攻略

株洲龙山寺作为株洲市区硕果仅存的古老寺庙,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特色,还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旅游攻略。

一、免费参观

龙山寺免费向公众开放,这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领略历史文化和宗教氛围的绝佳机会。无需门票费用,游客可以尽情地在寺庙中漫步,感受其宁静与庄严。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游客,还是寻求心灵慰藉的信徒,都可以免费进入龙山寺,体验这座古老寺庙的魅力。

二、交通便利

前往龙山寺的交通十分便利。游客可以乘坐 16 路或 36 路公交车至文化路东环路口站下车后步行到达。龙山寺坐落在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的文化路旁,位置较为显眼,容易找到。

从公交车站步行至龙山寺的途中,游客可以欣赏周边的风景,感受株洲市的城市氛围。到达龙山寺后,青砖墙、漆木窗、飞檐翘角和精美的石雕龙柱等独特的建筑风格将立刻映入眼帘,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此外,龙山寺周边还有其他景点,游客可以在游览龙山寺的同时,规划周边的旅游路线。例如,距离龙山寺不远的神农城、株洲博物馆、神农公园等景点,都可以通过公交车或步行到达。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合理安排行程,充分感受株洲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总之,株洲龙山寺以其免费参观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古老寺庙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建筑风格,同时也可以享受便捷的旅游体验。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与家人朋友一起,龙山寺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五、龙山寺周边景点推荐

株洲龙山寺周边景点丰富,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以下是几个值得一游的周边景点:

1. 杨家寨

杨家寨紧邻株洲市区,位于荷塘区明照乡道岭村。它由原来的砖厂改建而成,是一个创意独特的休闲体验中心。

杨家寨规模高达 500 亩,设有鱼塘、鸡鸭饲养场、养猪场、葡萄种植园等生态农业项目。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享受淋漓尽致的农庄美景,欣赏美妙的田园风光,感受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意境。

杨家寨被评为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湖南省省级渔业示范点、株洲市龙头企业、株洲市规模化养殖基地、株洲市科普示范基地,株洲市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无论是家庭出游、朋友聚会还是团队建设,杨家寨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婆仙岭

婆仙岭位于株洲县白关乡境内,有 “四邑名山” 之谓。山有老少二峰,老峰在东,高 304.9 米,少峰在西,高 313 米,山上树木茂密,风景特佳。

唐代,在少峰建金轮寺,依山筑寺,雕梁画柱,碧瓦朱檐,为境内一大佛教胜地。寺内大钟,高 2 米,径 1 米余,传为老峰飞来。后有宾凤章者,将岭上佳景缀为仙峰八影,曰:屏峰朝晖、拓岭丹霞、桃林花雨、双井清泉、老虎听经、狮子啸月、古寺飞钟、石港远帆。

1958 年,金轮寺被毁,寺中文物遭破坏,山上古树被伐。同年,在岭下右侧修建大京水库。80 年代,库区林木丰茂,杜鹃花开时节,青山、绿水、红花,相映成趣,吸引游客游览。1990 年,株洲市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将其纳入株洲建设总体规划,并正式命名为株洲大京风景区。

婆仙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姑嫂七人在这里相依为命,修行度日。后来她们得道飞升成仙,居住的山岭就叫做了 “婆仙岭”。她们给这座山留下了满山满岭的红杜鹃。婆汕岭,是七个苦女子的纪念碑。后来,婆仙岭上盖起了金轮寺,清代以来,香火十分旺盛,成为附近四个县的风景胜地。

继九郎山省级森林公园后,婆仙岭近日成功获批省级森林公园。婆仙岭森林公园位于荷塘区仙庾镇境内,距市区仅 20 分钟车程,距沪昆高速株洲东出口仅 5 公里,处于仙庾风景区与大京风景区的中间缓冲地带。公园内植被类型多样,有 5000 余亩的原生态林海和 200 亩水面的白草冲水库,林区负氧离子含量高;文化景观以综合性寺院金轮古寺为主,融礼佛祭祀、观光休闲为一体,此外附近还有农家乐 10 余家,每年吸引上山踏青赏景游客近 10 万人次。

3. 流芳园

流芳园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于 1991 年 7 月建成开放,占地面积 32 亩,是株洲市唯一的纪念性主题公园,被列为湖南省省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株洲市市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

流芳园公园分为纪念区和休闲娱乐区两个部分,纪念区包括纪念广场、烈士群雕、纪念馆、纪念墓等,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公园毗邻新华东路,集纪念、休闲功能于一体,各项设施完备,风景优美。拥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抗日阵亡将士墓、烈士群雕、流芳纪念馆、流芳图书室等爱国主义教育设施以及 2000 余㎡退役武器装备国防教育展区。

纪念广场位于入园左侧山坡上,占地 700 平方米,全麻石构筑,四周栏杆刻有精美的故事场景浮雕。纪念碑高 11.3 米,整石结构,刻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九个大字,为省委原副书记文选德所撰写。碑体保持了开采时的原貌和石材粗犷的原质,顶端有一斜切,右侧中部向外突出,象一把大刀。此碑从其高度和重量上享有 “中南第一碑” 的美誉。

流芳园纪念馆为两层坡屋顶结构。“流芳纪念馆” 的门匾由李铎将军所题写,一楼展出为反映纪念墓历史史实以及抗战时期株洲见闻;二楼展出为株洲籍革命名人的风采,分为党政英才、将军雄姿、革命英烈、民国先烈四个部分。展品以图片、实物等为主。馆内还设有电影放映厅,逢双休日、节假日,纪念馆对外免费开放并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供游人观赏。

烈士群雕坐落在公园正门口,高 4.5 米,宽 8 米,采用赭红色的石材,七位抗日军民或举刀相向,或跳跃冲杀,或怒目以视,动作、神态皆惟妙惟肖,反映了 “英雄如山、气势如火” 的战争场景,为我市具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

流芳园不仅是一个纪念性主题公园,也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逢清明、以及抗战相关纪念日,前来公园瞻仰革命先辈,进行纪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学生以及普通市民等每年近 15 万人次。公园绿化景观丰富,园内充分利用色叶植物、草花、景石等营造轻松明快的休闲气氛。如以古银杏、古桂花及古桩盆景来丰富园内植物景观,辅以大面积的草坪、小型花坛、花带,加之天香斋、芳沁亭、流清桥及腰弧形游泳池,既提升了公园品位和档次,也赋予游园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的古典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