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株洲本地宝 携程旅行网 途牛旅游官网 飞猪 旅游景点网站大全
Copyright © 湖南株洲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1-13
洣泉书院始建于宋代,原名黄龙书院,历经多次改名与迁址,最终复名洣泉书院。它见证了炎陵县的历史变迁,培养出众多人才,是炎陵县的文化重地。
在历史的长河中,洣泉书院不断书写着自己的传奇。乾隆十八年(1753 年),知县周仁魁重修书院,更名为烈山书院,取炎帝诞生地之意。嘉庆二年(1797 年),知县赵宗文增修书房,因县境内有洣水,遂改名为洣泉书院。此后,书院虽历经波折,如道光五年(1825 年)迁址,咸丰五、六年(1855、1856 年)遭战争破坏荒芜,但在邑绅万典璋的努力下,又迁回原址,复名洣泉书院。
自宋至清,炎陵考取进士 11 人,举人 43 人,贡生 374 人,其中大部分人都在洣泉书院就读过。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洣泉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卓越贡献。它不仅是一座书院,更是炎陵县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见证了炎陵县的历史变迁和人文发展。在那个时代,洣泉书院汇聚了众多学子士人,成为了炎陵县的文化重地。它以其朴实典雅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求学问道。
(一)坐落何处
洣泉书院位于株洲市炎陵县城西北角,处于洣水发源地,背青台、面鹿原,遥望云秋,诸山而列。这里地理位置独特,周边自然景观优美。背倚青台,给人一种沉稳厚重之感,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面向鹿原,视野开阔,让人心情舒畅。远处的云秋山等诸山环绕,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这样的环境中,洣泉书院显得格外宁静祥和,充满了文化气息。
前往洣泉书院的交通较为便利。若从外地出发,可以先抵达株洲市,再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前往炎陵县。目前,前往炎陵的交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自驾:从株洲出发,可选择京港澳高速 — 衡炎高速,在炎陵西或炎陵东下高速,然后进入炎陵县城,即可找到位于县城西北角的洣泉书院。也可以从株洲沿莲易高速 — 武深高速 — 衡炎高速,同样在炎陵西或炎陵东下高速前往书院。
公共交通:可以乘坐长途客车前往炎陵县。到达炎陵县城后,可以选择乘坐出租车或公交车前往洣泉书院。具体的公交线路可能会因当地实际情况有所变化,可向当地居民或公交站点咨询。
此外,炎陵县内的交通也在不断改善和优化。近期,虽然受到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部分路段出现交通中断情况,但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抢修和交通管制,确保了道路的基本通行。例如,G106 国道中村乡中村村境内部分路段因水毁无法通行时,前往中村瑶族乡平乐乡附近的驾驶人,可以由 G106 国道行驶至水口镇后,沿 X179 县道绕行下村乡,后沿 X071 县道抵达;前往中村瑶族乡红星桥村附近的驾驶人,可以由 G0422 武深高速行驶至中村高速出口驶离高速,后沿 G106 国道抵达。
总之,尽管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但通过合理规划交通路线,游客们依然可以顺利抵达洣泉书院,感受这座千年书院的独特魅力。
洣泉书院为土木结构,呈现出三进两厢式的建筑格局。其坐北朝南,以南北为中轴线,东西两厢房对称分布,展现出严谨的布局之美。房檐四角起翘高挑,玲珑别致,具有典型的江南清初祠堂建筑形式。这种建筑风格既体现了当时的建筑工艺水平,又融入了江南地区的文化特色。
洣泉书院拥有大小房间 58 间,功能各异,布局合理。从大门进入,便是天井式的室内庭院,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沿着回廊前行,依次经过讲堂和大成殿。这三进建筑依次增高,寓意着步步高升,寄托了对学子们的美好期望。
书院内共有天井 11 个,大小不一,变化多样。这些天井不仅巧妙地解决了屋顶排水问题,还能收到很好的采光、通风效果。讲堂作为书院的核心部分,是历代老师授课的场所。门首高悬一块木匾 “魁星点斗”,为道光年间大清翰林孔继勋在此讲学时所题,旨在激励学子们学有所成,金榜题名。讲堂两边的走廊上方是拱形门,左右有两个对称布局的天井,增添了建筑的美感和实用性。
大成殿内中原设有孔子神位,是书院学生祭拜之地。两侧为先生寝房。大成殿的后侧是书院老师的住室,中间为天井,花池构成了整个书院的后花园。在书院的东侧斋舍,共有号舍 20 间,每间不足 5 平方米,是名副其实的斗室。两侧斋舍对称布局,形制大小及数量基本一致,生员每两人一间,寒窗苦读,斋舍有时也兼作考场。整个书院古朴幽静,校舍之间有走廊相环,天井相通,院前四根大圆木柱威武挺立于两侧,气势非凡,院内古树苍绿青翠,后院有花坛,鱼池装饰别有一番情趣。这种布局不仅为学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价值。
洣泉书院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率部队多次进入炎陵,其中有三次在洣泉书院住宿和办公。1928 年 3 月中旬,为策应和迎接朱德领导的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毛泽东亲率工农革命军分三路进军酃县(今炎陵县),途中得知酃县 “三月暴动”,便指挥部队攻克县城,并于 3 月 15 日来到洣泉书院,将其作为住处和部队领导机关驻地。当天,毛泽东在书院门前的大操坪召开群众大会,动员劳苦农民起来闹革命。4 月中旬,毛泽东再次住进洣泉书院,得知国民党军队准备阻止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消息后,立即与团长张子清召集一团连以上干部在书院中厅讲堂开会,研究敌情,部署阻击从茶陵向酃县进攻的敌军,并决定把伏击地点放在县城西郊的接龙桥。接龙桥伏击战的胜利,为朱德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跳出敌人的围堵创造了有利条件。4 月下旬,朱德率湘南起义部队到达酃县沔渡,得知毛泽东在十都后,立即赶到十都与其会面。4 月 24 日,在十都万寿宫,毛泽东和朱德历尽艰辛,终于走到了一起,实现了两位历史巨人的 “第一次握手”。此后,朱德在他 1940 年的自传中写道:“然后队伍又退到酃县,同毛泽东同志会合了,他们是正由南面桂东汝城退下来,这时是我们俩人的第一次会面。” 洣泉书院见证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壮大了井冈山革命的力量,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不仅如此,朱德、彭德怀、陈毅、萧克、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都与洣泉书院有过交集,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洣泉书院成为了中国革命艰难曲折历史的见证地,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洣泉书院的建筑风格朴实典雅,大门两侧的对联 “莫叹山城书院小,缘仪楚地圣贤多”,道出了其独特的历史渊源。自宋至清,炎陵考取进士 11 人,举人 43 人,贡生 374 人,其中大部分都出于洣泉书院。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洣泉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就。书院内的一进为天井式室内庭院,两株古桂花树每到农历八月满院芳香;二进是中厅讲堂,门首高悬 “魁星点斗” 木匾,激励着学子们学有所成;三进是大成殿,殿内设有孔子神位,两侧为先生寝房。整个书院古朴幽静,校舍之间有走廊相环,天井相通,院前四根大圆木柱威武挺立于两侧,气势非凡,院内古树苍绿青翠,后院有花坛、鱼池,别有一番情趣。洣泉书院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书院,更是颇有古色古香民俗文化特色的观光胜地和学子成才的摇篮。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洣泉书院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国革命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科书。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洣泉书院始建于宋代,历经多次变迁,却始终保持着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和严谨的布局。书院内的建筑如天井式室内庭院、中厅讲堂、大成殿等,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价值。大门两侧的对联 “莫叹山城书院小,缘仪楚地圣贤多”,更是道出了书院人才辈出的历史渊源。自宋至清,炎陵考取进士 11 人,举人 43 人,贡生 374 人,其中大部分都出于洣泉书院,这充分展示了书院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人才方面的卓越成就。在这里,学子们接受着儒家思想的熏陶,学习着诗词歌赋、经史子集,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从中国革命史的角度来看,洣泉书院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率部队多次进入炎陵,其中有三次在洣泉书院住宿和办公。毛泽东在这里部署指挥了接龙桥战斗,为朱德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创造了条件。朱德、彭德怀、陈毅、萧克、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都与洣泉书院有过交集,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洣泉书院成为了中国革命艰难曲折历史的见证地,它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洣泉书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向人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游客们来到这里,可以亲身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同时,书院内的历史文物和展览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总之,洣泉书院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中国革命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科书,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
洣泉书院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游客在参观游览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随意触摸、破坏文物古迹。要保持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共同守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例如,在参观书院内的古建筑、文物展览时,不要用手触摸展品和建筑构件,避免对其造成损坏。
在洣泉书院内,游客应保持文明的参观行为。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遵守书院的参观秩序,不插队、不拥挤。尊重其他游客的参观体验,共同营造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参观环境。同时,要爱护书院内的花草树木,不攀折花木,不践踏草坪。
洣泉书院的建筑多为土木结构,部分区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游客在参观时要注意脚下安全,避免在狭窄的通道、楼梯等处拥挤推搡。特别是在雨天,地面可能会比较湿滑,要小心行走,防止滑倒受伤。
书院内有一些古建筑的门槛较高,游客在进出时要注意抬腿高度,避免被绊倒。同时,要注意头顶上方的空间,防止碰撞到低矮的门框、梁架等部位。
洣泉书院周边自然环境优美,但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如在参观周边山水景观时,不要靠近悬崖、河边等危险区域,以免发生意外。
如遇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风等,应及时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不要在露天区域停留,避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同时,要关注书院的公告信息,了解是否有因天气原因而暂停开放的情况。
若在参观过程中遇到突发疾病或意外情况,应及时向工作人员求助。书院内通常会配备基本的医疗急救设备和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总之,游客在游玩洣泉书院时,要时刻牢记爱护文物、文明参观、注意安全等事项,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同时更好地领略这座千年书院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