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攻略

2024-11-13

一、简概

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介于北纬 26°03’05”~28°01’07”,东经 112°57’30”~114°07’15” 之间。整个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河流属湘江水系,湘江干流自南向北,纵贯株洲市区。主要支流有洣水和渌水,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远古时期,株洲就有人类活动。六斗坡旧石器遗址,为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遗存。磨山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溪文化遗址,证明了六千年前株洲境内有了比较发达的原始农业。战国时期,株洲属楚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株洲的旧称是建宁,东汉末年,东吴为防范蜀国,设置建宁县,取 “建安宁边境” 之意。株洲又名槠洲,因古时濒临湘江盛产槠树,江中多沙洲而得名。槠洲改名株洲,有个过程,“槠”“株” 同音,为了方便,古人将槠洲简写成株洲,后来无论官方、民间,皆交替使用槠洲或株洲,直至清宣统二年(1910),无论官方、民间,皆以株洲称名。

株洲是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是一个交通枢纽城市,是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京广、沪昆铁路在这里交汇,106 国道、107 国道、320 国道、京港澳高速、上瑞高速以及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 “三南” 公路都在境内穿过。以湘江为主干,洣水、渌水为支流的黄金水道,四季通航。

二、名字由来

(一)槠洲之名

“槠”,即苦槠树,木质坚硬有弹力,可作家具、枕木、车轴、榨油之材。古时的株洲,岗峦、溪谷、河流遍布,气候温和湿润,森林茂密,植物动物及鱼类资源丰富。这里地濒湘江,江中多沙洲,且遍生槠树,便形成了以地形地物命名的古村落 —— 槠洲。据史料记载,槠洲之名最早见于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南岳游山后记略》,文中有 “丙戍至槠洲” 的记载。此后,诗文记载不绝。如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题醴陵驿》和《槠洲道中》诗中都提及了 “槠洲”,并在笔记中描述槠洲已成为江南重镇,“此地既为舟车更易之冲,客旅之所盘泊,故交易甚伙,敌壮县”。

(二)株洲之名演变

从南宋开始,官方文书与民间就时而用株洲,时而用槠洲,交替使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株萍铁路建成通车,在今株洲设站,仍书写古名 “槠洲”。然而到了清宣统二年(1910),粤汉铁路株洲至长沙建成通车,便改称 “株洲车站”。至此,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统一使用 “株洲” 这个名称,“槠洲” 古名渐成历史记忆。株洲之名的确定,与铁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铁路的通车使得株洲的交通地位更加重要,也加速了其名称的统一和确定。

三、人口情况

(一)常住人口数量

截至 2023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385.2 万人。

(二)人口特点

  1. 人口性别结构持续改善,总人口性别比下降:株洲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 50.69%;女性人口占 49.3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 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104.38,下降为 102.81,低于全省总人口性别比的 104.77。全省 14 个市州中,株洲总人口性别比仅次于常德(100.52)与长沙(102.49)。可见,株洲的人口性别结构在持续改善。

  1. 人口素质显著提升,每 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增长明显,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公报显示,株洲每 10 万人中,具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 15053 人,对比株洲 2010 年 “六普” 数据,我市每 10 万人中具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增长 70%。再看平均受教育年限,株洲常住人口中,15 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 2010 年 “六普” 时的 9.35 年上升至 10.21 年,高于全省的 9.88 年。全省 14 个市州中,株洲也是 4 个平均受教育年限在 10 年以上的城市,位列第三。

  1. 老龄化加重,但低于全省水平,同时也孕育 “银发经济” 新蓝海:株洲常住人口中,60 岁及以上占比 19.92%,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14.53%。65 岁及以上人口在常住总人口占比,相比上个十年增长 5.1 个百分点。而根据国际通行标准,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 7%,即为老龄化。但横向来看,株洲 14.53% 的占比低于 14.81% 的全省水平。知名新经济行业研究分析报告发布平台 “艾媒咨询” 曾发布 “银发经济” 市场报告,报告称 2018 年我国银发经济相关产业规模逾 3.7 万亿元,并预计 2021 年总体市场规模将达 5.7 万亿元,成消费升级的新蓝海。株洲虽老龄化加重,但也预示着 “银发经济” 的机遇。

四、经济状况

(一)工业发展

株洲工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迅速。其中,汽车制造业以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 27.7% 和 23.1%。先进硬质材料集群连续两年入围中国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百强榜,展现了株洲在工业领域的强大实力。

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园区规模工业企业达 1256 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 58%。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9.4%,总量占全市比重达 76.9%(不含电业局),充分发挥了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显著,1 - 5 月,全市规模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6.7%,利润总额增长 26.4%。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 80.7 元,同比减少 1.9 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6.3%,同比提高 1 个百分点。

(二)建筑业发展

近年来,株洲市建筑业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806.96 亿元,同比增长 5.5%。其中完成建筑工程总产值 551.36 亿元,同比增长 3.7%;安装工程总产值 209.68 亿元,同比增长 6.3%;其他总产值 27.50 亿元,同比增长 26.9%。

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企业签订合同额也有所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 1387.31 亿元,同比增长 4%。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重点企业支撑乏力,新增企业规模较小,后续发展不容乐观等。

(三)固定资产投资

株洲市固定资产投资有增有减。1 - 7 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3.9%,其中第二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同比增长 9.2%,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 32.5%。

1 - 8 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降幅进一步收窄,民间投资保持稳步增长,同比增长 12.3%;工业投资跃居全省前列,同比增长 16.4%。但也存在新增项目减少且规模偏小、开工项目不多且进展不顺、重点行业信心缺乏且持续下行等问题。

(四)服务业发展

株洲市服务业发展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1 - 4 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 121.4 亿元,同比增长 50.5%,增速居全省第二。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增长起主导作用,实现营业收入 44.26 亿元,同比增长 52.3%,占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 36.4%,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 18.8 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 10.6%。此外,服务业新动能加快成长,2024 年以来,株洲市在现代物流、节能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进,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五、旅游景点


(一)主题公园

1. 株洲方特欢乐世界,设施完善,适合家庭和年轻人游玩。

株洲方特欢乐世界位于株洲云龙示范区,地处长株潭城市群中心,距株洲主城区约 10 千米,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约 15 千米,占地面积 0.6 平方千米,是华中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第四代主题公园。它由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投资建设,以科幻体验为特色,被称为 “东方梦幻乐园”,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

株洲方特欢乐世界主要游览项目由飞越极限、星际探险、恐龙危机、生命之光、海螺湾、逃出恐龙岛、维苏威火山、聊斋、宇宙博览会、火流星、探险乐园等十几个主题项目区组成,包含主题项目、游乐项目、休闲景观项目以及配套服务共计 200 多项。其中宇宙博览会以 4D 电影代表作,聊斋和丛林的故事剧目均是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宏大舞台剧。

2011 年,株洲方特欢乐世界建成开放。2014 年,湖南省旅游局公布了《2014 年第三季度湖南省旅游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株洲方特欢乐世界游客满意度指数居于榜首。

2. 株洲方特梦幻王国,以中国神话为背景,充满奇幻色彩。

和其他地方的方特梦幻王国不同,株洲方特梦幻王国是一个以中国神话为背景的主题公园,这里将动漫卡通、电影特技等元素精妙融合,为大家呈现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大家可以在这里与喜爱的动漫角色亲密接触,参与到各种有趣的互动游戏中,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这里也是株洲亲子游排行榜第一的景点。

(二)历史文化景点

1. 炎帝陵,享有 “神州第一陵” 之誉,是中华民族古老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圣地,位于中国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 19 千米处的鹿原陂上。炎帝陵被称为 “神州第一陵”,总体规划面积为 122.5 平方千米,1988 年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旅游区面积为 3.6 平方千米。

炎帝是中国传说中的三个文明始祖之一的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人,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自 1988 年整修竣工对外开放以来,江泽民、胡耀邦、陈云等 30 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炎帝陵亲笔题词,自 1993 恢复官方祭祀以来,炎帝陵的各类大型祭祀典礼活动连年不断。炎帝陵先后获得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十大文化遗产、新潇湘人文八景、湖南省最佳景区等多个称号。

2.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山高林密,峡谷幽深,有 “亚洲第一氧吧” 美誉。

神农谷位于湖南省炎陵县东北部,地处罗霄山脉中段,东连井冈山,南接桂东八面山,北抵武功山,是湘赣两大水系的分界线和发源地。经纬度范围为东经 113°56′30″~114°06′20″,北纬 26°18′00″~26°35′30″。1992 年成立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2005 年更名为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 238 平方千米,为国家 AAAA 级景区。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为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 14.4℃,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 86%,区内日照少、气温低、云雾降水多、空气湿度大、风速小、气候垂直变化大、是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截至 2018 年,景区内活立木蓄积 161.47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98.75%;物种资源丰富,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103 种。景区区分为甲水、桃花溪、横泥山、田心里、九曲水、平坑六大景区,自然景观众多,共有景点 46 处。景区内主要景点包括落水源瀑布、珠帘瀑布、树抱石、黑龙潭、桃花桥、石板滩、龙潭天河、万阳河峡谷风光、神农飞瀑等。2011 年 12 月,神农谷入选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神农谷同时拥有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最美森林旅游景区、2015 中国森林氧吧、湖南省最佳避暑胜地、湖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被列入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三)自然风光景点

1. 酒仙湖,山水画卷,有丰富的娱乐项目和历史文化遗迹。

酒仙湖,又名酒埠江水库,群山巍巍,层峦叠嶂,林木葱茏,四季竞翠,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被誉为 “天空之镜”,素有 “湖南小洱海” 之美誉。

整个景区树木繁茂,空气清新,主要景点有酒仙湖、水云桥、官田碉堡、攸女仙境、酒埠江大坝、酒埠江地质博物馆等,还有水上乐园、悬崖秋千、滑翔飞翼、环湖骑行等娱乐项目。此外,酒仙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还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周边留有多处古迹,如酒仙寺、酒仙塔等,它们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变迁,也承载着株洲地区历史文化的深深记忆。

2. 云阳山,集雄、奇、秀、险、幽于一体,是儒道佛圣地。

云阳山,位于湖南东南部,峰峦叠翠,峡谷幽深,丹崖流霞,飞瀑垂练,集雄、奇、秀、险、幽于一体,自古就是著名的儒道佛圣地,素有 “小南岳” 之美誉。

云阳山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丰富,主要景点有云阳仙、观音岩、五雷池、白云寺、紫微峰、祈丰台、张良试剑、云阳诸洞、云阳山道观等,以及许多碑刻和遗址。除了佛道两教文化兴盛,儒教文化也源远流长,历代学子均喜欢到此游学,曾建有紫薇、西崖、寻乐、西畴、范乐、幼学、龙湖等书院,是远近闻名的儒雅圣地。

(四)城市特色景点

1. 神龙城,以神农文化为主题,集休闲观光、商业文化、旅游度假于一体。

神龙城,自然环境清幽,人文景观独特,以神农文化为主题,集休闲观光、商业文化、旅游度假于一体,是一个时尚的开放空间,被誉为 “株洲的城市瑰宝”。

神龙城山环水绕,绿树成荫,拥有神农湖、神农塔、神农坛、神农广场、神农大道、神农太阳城、神农大剧院、神农艺术中心等,不仅展示深厚的炎帝文化,也是株洲的标志性建筑。神农湖,湖面开阔,景色秀美,周围有欢乐谷、云水台、海棠坞、水华田、西广场、白鹭洲、炎帝部落、九曲水廊、听涛台等众多景点。在这里,可以泛舟湖上,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静谧。

2. 渌江书院,千年学府,红色摇篮,文化底蕴深厚。

渌江书院,又名西山书院,位于醴陵西山山腰,始建于南宋,三面环山,面向渌水,工人运动杰出领袖李立三、八路军高级将领左权、开国上将宋时轮早年在此学习,是全国的著名书院,素有 “红色摇篮” 之美誉。

书院分为三进,由头门、讲堂、内厅、斋舍组成。讲堂是传业授课的地方,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渌江书院中,紧靠西斋舍的是宋名臣祠和靖兴寺,都是两进院落风格。在书院门前的山坡上,有一棵古樟树,树龄已有 1500 余年,虽历经沧桑,依旧郁郁葱葱。老树前立有一块石碑,上刻一首诗:“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

3. 仙庾岭,以万亩荷园闻名,有众多古迹。

仙庾岭,丘陵起伏,树木葱郁,以万亩荷园闻名于世,如同一颗散落荷塘的璀璨明珠,为株洲四大名胜之一,素有 “仙山道境” 之美誉。

仙庾岭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幽静的山谷,大量的古迹,主要景点有文昌塔、半山亭、望月亭、大戏台、仙庾道观、白毛聚雪、仙人造石、逸趣园等。文昌塔,耸立于山巅,七级八面,楼阁式花岗岩石塔,塔身层间飞檐翘角,塔内中空,有阶梯盘旋而上。

六、株洲魅力展望

株洲这座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时代的浪潮中稳步前行。在历史文化的底蕴之上,经济发展如同一艘巨轮破浪前行,而优美的旅游景点则如璀璨明珠点缀其中,共同勾勒出株洲未来的美好画卷。

(一)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株洲的工业基础雄厚,在轨道交通、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的优势将持续发力。随着国家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株洲的龙头企业必将引领行业发展,为城市经济腾飞注入强大动力。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将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不断突破,提升株洲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同时,株洲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智慧城市” 建设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交通网络的完善,使得株洲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房地产市场方面,供需两旺的态势和各区域房价的稳步上升,尤其是交通枢纽周边的巨大发展潜力,都预示着株洲的经济活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此外,株洲在招商引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众多项目的落地和投资额的增长,显示出株洲在吸引外部投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未来,株洲将继续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入驻,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株洲的旅游景点丰富多样,主题公园、历史文化景点、自然风光景点和城市特色景点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未来,株洲可以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和开发力度。

对于株洲方特欢乐世界和方特梦幻王国,可以不断更新游乐项目和演出内容,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线路。

炎帝陵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圣地,应进一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祭祀活动和文化展览,提升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更多的自然景观观赏点和户外探险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酒仙湖和云阳山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景区的文化底蕴。

神龙城、渌江书院和仙庾岭等城市特色景点,可以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成为株洲的文化名片。

(三)文化魅力持续绽放

株洲的文化魅力不仅体现在历史文化景点和旅游景区中,还体现在城市的烟火气和包容度上。“厂 BA” 比赛打造了株洲新的 “流量 IP”,展现了株洲的工业文化和城市活力。同时,株洲的美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也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未来,株洲可以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音乐节、艺术展览、民俗文化节等,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株洲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总之,株洲凭借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蓬勃的经济发展和优美的旅游景点,未来充满无限可能。相信在株洲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座城市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一座令人向往的魅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