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醴陵市攻略

2024-11-13

一、简概

醴陵市地处湖南省东部,东邻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和上栗县,北接浏阳市,西倚株洲市芦淞区和渌口区,南接攸县,全市总面积 2156.46 平方千米。醴陵既是湘赣两省之间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华东与大西南之间的重要连接口。醴陵拥有独特的交通优势,“四高”(沪昆高速、岳汝高速、莲株高速、醴娄高速)、“三铁”(沪昆高铁、沪昆铁路、醴茶铁路)在此交织成网,106 国道、333 省道纵横交错,沪昆高铁在醴设站,渌江 500 吨级航道直达湘江。市区距株洲火车站 40 公里,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 40 分钟车程,已顺畅融入 “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长三角 2 小时经济圈”“珠三角 4 小时经济圈”。醴陵是全省唯一同时拥有海关、商检、铁路口岸和内陆港口的县市,这为醴陵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凭借这些优势,醴陵在区域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连接不同地区的重要枢纽。

二、名字由来

(一)历史典籍中的记载

醴陵之名早于秦始,最早见于距今大约 3000 年的先秦典籍。据史料记载,“醴” 就是渌水流域古扬越人发明的乌程酒。公元前 334 年,楚威王灭越,一支越人乌、程氏后裔聚族而居,在醴陵之地种糯稻酿醴,形成习俗,故得名 “醴陵”。始为族邑地名,后形成区域村邑地名。汉高后四年(公元前 184 年),封长沙王相刘越为醴陵侯,食邑 600 户。这进一步明确了 “醴陵” 这一地名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从历史沿革来看,醴陵地名的由来与古扬越人的酿酒传统和地域特色紧密相连。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醴陵之名历经朝代更迭,却从未更改,彰显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

三、人口情况

(一)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

2022 年末,醴陵市人口总户数为 28.1 万户,户籍人口数为 102.7 万人。2024 年,醴陵市常住人口约为 87.1 万人。按年龄分布,2021 年末 18 岁以下有 20.85 万人,18 - 34 岁为 19.96 万人,35 - 59 岁达 42.24 万人,60 岁以上有 20.45 万人。醴陵市的人口结构呈现出一定的特点,青壮年人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老年人口也占有一定比例,这对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为醴陵市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推动着醴陵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经济状况

(一)发展成就

醴陵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成绩斐然。2024 年上半年,醴陵获评 “2024 年中国产业研发竞争力百强县”“2023 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 等多个荣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位增长,上半年实现 GDP444.8 亿元,增长 6.5%,排名株洲第 2;地方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增长 5.9%、8.6%,均排名株洲第 3。产业发展加速提质,积极融入全省和株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打造陶瓷千亿级产业集群,花炮、玻璃、服饰、电子信息百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等十亿级新兴产业集群。上半年,陶瓷产业、花炮产业规模产值分别增长 12.7%、10.5%,醴陵陶瓷作为国礼赠送乌兹别克斯坦、塞尔维亚等友邦,醴陵瓷器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筹建。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持续增加民生投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供养标准等全面提标,成功创建 “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教育质量更加优质均衡,半年度城乡收入比降至 1.29,共同富裕取得显著成效。

(二)营商环境举措

醴陵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优化要素供给,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大力开展 “一降一升” 行动,不断深化 “六即” 改革,从产业配套、用能、物流、融资、用地等方面着手,全面放大醴陵的成本优势。强化服务意识,推动服务全面升级,坚持 “政府做好围墙外的事、企业做好围墙内的事”“不让企业家等一分钟” 等服务理念,完善帮(带)代办等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企业问题交办,上半年,办结项目问题 72 个、企业问题 286 个。加强法治保障,推动治理持续优化,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落实 “十大春风活动”,全力维护企业权益,建立健全轻微违法行为 “首违不罚” 清单,形成对企业 “无事不扰、无处不在” 的新型服务格局,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公平公正的法治保障。在争资引项方面,抢抓 “两重”“两新” 政策机遇,主动拼抢、积极对接、精准发力,上半年,申报通过 39 个专项债项目,专项债需求超 42 亿元。项目招引方面,大力推动 “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10 个外出招商工作组深入北上广深等地开展招商,上半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15 个,“湘商回归” 实际到位资金 43.6 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 17.2 亿元。项目建设方面,深入开展 “重大项目攻坚年” 活动,县处级领导带头联系重点项目,不断强化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上半年,开工项目 37 个,竣工项目 13 个,完成株洲市级重点项目投资 93.7 亿元。

(三)文旅带动经济

醴陵通过深化 “全域旅游”,以陶瓷、烟花、小炒等名片带动经济增长,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立足醴陵陶瓷、烟花产业优势,深度挖掘、精心策划,推动 “捡瓷器”“烟花秀”“炒粉节” 等成为现象级活动,得到央媒省媒广泛宣传报道,醴陵城市形象迅速出圈。推动醴陵窑、中国陶瓷谷、国光群力瓷厂等文旅项目提质升级,加快创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文旅新地标,进一步促进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今年 1 - 9 月,接待游客 475.98 万人次,同比增长 63.59%;实现旅游收入 53.61 亿元,同比增长 54.19%。增速均排名株洲地区第一。“五一” 期间的炒粉节,全市接待游客 78.3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9.67 亿元。醴陵瓷博会期间累计接待游客 109.58 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 12.05 亿元,用 “小成本” 办出了 “大影响”。

五、旅游景点

(一)醴陵古八景

1. 状元芳洲:状元芳洲即状元洲,座落在渌江之中,洲呈纺锤状。东西长 510 米,南北最宽处 90 米,总面积约 4.5 公顷。这里曾是菜园、武童试马场和桑园,1925 年渌江石拱桥建成后改为公园。现有市图书馆、市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设在洲上。相传有 “洲过县门前,醴陵出状元” 的民谣。

2. 醴泉浸月:醴泉浸月即醴泉井,位于城北姜岭北麓。《名胜志》载:“城北有陵,陵下有井,涌泉如醴,因以名县”。清朝时,邑人多次修葺此井,并镌刻 “醴泉浸月”“醴泉涌瑞” 石碑于井边,砌成围栏。

3. 金鱼烟雨:金鱼烟雨即金鱼洲,位于渌江桥下游靠城南一侧 250 米处的江边。此地因是渌江河在城区转弯处,沙洲状如金鱼而得名。周边曾遍栽桑树,河湾适宜舟船停泊,细雨蒙蒙时,烟笼雾锁,蔚为奇观。

4. 剑石含霜:剑石含霜即三刀石,位于城东巫家巷路东端的青云山下。这里有一苍颜古貌之巨石拔地而起,高约丈余,石理横勒三道深痕,如剑砍刀削一般,传说是西晋许逊斩孽龙为民除害,就石试剑所留。

5. 东台集凤:东台集凤即东山、云盘山,位于城东醴陵大桥北侧。此山矗立江边,林木茂盛,环境清幽,临江建有东禅寺。古时这里山高林密,常有群鸟栖息翔旋,宋时有数生构室读书于此,后同登高科,邑人建 “凤凰台” 以作纪念。

6. 圣池瑞绿:圣池瑞绿即瑞渌池,位于城东青云山下。现址在醴陵一中校园内梯云阁一侧。相传池内水出如丝如雾,白器酌之,色深绿,可以写字,人皆以为祥瑞之征兆。

7. 白鹤晴岚:白鹤晴岚位于城北寨子岭。相传晋代青阳县令丁令威弃官学道于辽东灵墟山,云游至醴陵,在仙岳山得道成仙后,骑鹤飞升,曾息歇于此,后人建白鹤观于其上。

8. 南屏耸翠:南屏耸翠即玉屏山、南屏山,位于城南,山色青葱,高 172 米。为城南之屏障,昔人建塔于其上,为山增色。南宋时,邑贡生黎贵臣所创讲学之 “昭文书院” 故址就在这南屏山下。

(二)现代旅游景点

1. 醴陵瓷谷:醴陵瓷谷以陶瓷器皿作为建筑造型,由 11 座外形酷似瓷器的独立建筑组合而成,是全国最大的异形建筑群。这里集陶瓷展览、销售、体验于一体,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陶瓷艺术品,还能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陶瓷作品。醴陵陶瓷博物馆内荟萃醴陵历朝历代的陶瓷精品名品,让游客切身感受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独特魅力。瓷器口风情文化街以明清古建筑群、民俗风情表演、瓷业学堂、主题商铺等,全景呈现古建筑文化、陶瓷手作魅力与湖湘民俗风情。

2. 芋园文化旅游区: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同志故居(芋园)为核心,建设了李立三同志故居陈列馆、爱国主义宣教中心、红色文化互动体验区等红色文化、工人运动系列景观以及凤生广场、景观池塘、入口牌坊等配套休闲景观。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 新世纪艺术馆:新世纪艺术馆是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湖南省优秀涉外参观点。馆内设有陶瓷厅、书画厅、雕塑厅、精品酒瓶厅,藏品丰富。还率先推出陶瓷体验游模式,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艺术交流、购物娱乐等为一体的大型多功能文化展示基地。

4. 清水湾畔:清水湾畔景区以 “桃花” 为主题,融合 “春赏桃花夏揽荷,秋品蜜桃冬泡汤” 等四季景观,是我市首家集农业产业化、农耕文化、科普教育、研学、特色民宿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胜地。

六、特色美食与酒店接待

(一)特色美食

醴陵美食丰富多样,是醴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醴陵炒粉成功入选湖南省 “十大湘菜名县”,是当地最负盛名的菜品。一江两岸边,近 200 家粉铺摊子一齐开炒,游客可在这里免费吃炒粉,并且不限量。炒粉达人邓师傅在假期第一天,从中午忙到晚上 12 点,为游客炒了 300 多份。

“醴陵一桌菜” 和 “醴陵十样特色小吃” 评选活动,进一步宣传了醴陵美食,打造了醴陵美食名片。“醴陵一桌菜” 评选结果有醴陵小炒肉、醴陵蒸草鱼、全家福(头碗)、原汁羊肉、苦瓜炒仔鸭、云耳炒土鸡、醴陵黄菜、沩山豆腐、醴陵青椒炒搓菜、雪花丸子。“醴陵十样特色小吃” 评选结果有醴陵炒粉、炉桥酥、醴陵酱板鸭、油馃(货)、唆螺、艾粑粑、圆蛋糕、醴陵霉豆腐、红薯片、葱油月饼。

(二)酒店数量及接待能力

醴陵拥有众多酒店,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住宿选择。通过携程旅行手机版查询可知,醴陵荔枝酒店、宜尚酒店(醴陵火车站店)、蓝海智能大酒店(醴陵商业步行街店)、城市便捷酒店(醴陵火车站店)、荷花酒店(醴陵汽车站店)、途途 City 酒店(醴陵店)、意来酒店(醴陵市一中火车站店)、云斯特酒店(醴陵汽车站店)、溪云墅居(醴陵陶瓷博物馆店)、苏辰酒店(醴陵火车站店)等酒店评分较高,受到游客好评。

此外,2018 年度醴陵市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公示表显示,醴陵市有众多酒店参与量化分级,包括 A、B、C 三个等级。其中,醴陵市鹿港大酒店、醴陵图兰朵酒店、醴陵市新太阳国际大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被评为 A 级酒店。

醴陵在举办重大活动期间,酒店接待能力得到充分考验。如瓷博会期间,全市主要旅游酒店客房入住率达到 98%。国庆假期,图兰朵酒店作为极具醴陵特色的陶瓷文化酒店,入住率为 101%,大部分都是外地游客通过 OTA 平台提前预定的,以及醴籍返乡的本地客为主。

总的来说,醴陵的特色美食和丰富的酒店资源,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体验,也为醴陵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